深圳光明沪农商村镇银行

首页> 关于我们

区县动态

光明新区打造宜居绿色生态城区 推动特区一体化

发布时间:2014-08-04来源:深圳新闻网浏览字体:[      ]

作为一个特区,深圳的“特”原本并不是指整个深圳辖区。这个特殊的改革开放“窗口”城市曾经拥有一条延绵90多公里的“二线关”,只有关内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特区。

“关内是欧洲,关外是非洲。”“宁要关内一张床,不要关外一套房。”这些话形象地道出了深圳关内和关外的显著差别。随着经济的发展,撤二线关被列入议程。2010年7月1日,特区扩容,深圳进入“大特区时代”,特区范围扩大至全市。加快推进特区内外一体化进程,成为深圳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。

2007年成立的光明新区,经济发展增速已经连续6年位居全市第一,在经济连年保持“有质量的高速增长”之余,城市建设、教育、医疗卫生、交通、社会治安等正逐年缩小与原特区内的差距,成为推动特区一体化的一支生力军。

经济 增速连续6年全市第一

经济发展是推动特区一体化的动力。6年以来,光明新区的GDP增速位居全市第一,年平均增速达23.5%,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。地区生产总值也从2007年的142.8亿元增加到了2013年的580亿元。

在高速增长的同时,光明新区的产业结构合理,新一代信息技术、互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,全年实现产值758亿元,占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5.7%。目前新区上市企业达到25家,市级以上工程中心、技术中心17个,企业累计专利授权量10258件。光明新区的经济实现了“有质量的高速发展”。

经济高速增长之余,光明新区的交通、教育、医疗卫生等方面建设也全面展开。2012年,光明新区全年财政投入民生总计19亿元,占财政总支出的83.4%,投入比重居全市各区首位。

交通 路网让新区快起来

光明新区处于广深港产业走廊的重要节点,南光高速、龙大高速一西一东贯穿全境,南接深圳市区,北接广州、东莞;深圳北行的高铁在这里设有光明 城站;规划中的地铁6号线未来将极大改善光明新区与市中心的交通状况。

当然,这些都是跨市、跨区交通的“外循环”线路。新区内道路交通的“内循环”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。目前,光明新区光明大道、光侨路等主干道权限建成,华夏二路等一批断头路顺利打通,公常路灯一批城市主次干道开工建设。预计到2015年,规划中的九纵八横17条主干道路以及30多条支路绝大多数能建成通车。辖区公交线路也逐年增多,2013年建成区500米公交覆盖率已提升到88%。2014年还将新增十余条公交线路。

除城市主干道的建设,光明新区还致力于绿道网、绿色慢行系统的建设,努力实现“把乡野引入城市,把市民送到田园”的绿色城市设想。目前,光明辖区内已建成串联起山、水、林、天、人文等景致的绿道90.7公里。

教育 建校增位引名师保质量

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。光明新区成立6年来,高度重视教育工作,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。

目前光明新区在校中小学生45567人(不含高中)。近年来,为缓解学位紧张矛盾,扶持民办教育发展,光明新区创造性地推出了教育券制度,符合入读公办学校的学生,若入读民办学校,可用教育券抵扣学费。自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,光明新区已累计发放教育券11281张,折合财政投入2966.3万元。

硬件方面,学校的建设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。光明新区公共事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,自2007到2013年,新区共新办高中1所、民办幼儿园28所,复办公办小学1所。目前,光明新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、幼儿园87所,中小学及幼儿园数量增长了123.08%;近期还将新建深圳市第十高级中学、新区外国语学校、白花学校。

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,新区大力实施“人才立区”战略和“三名工程”(名师、名校、名校长),多方引进优秀教师。据统计,目前新区2483名教师中研究生以上学历占5.64%、本科占65.20%。优秀教育人才的引进极大地提升了新区总体教育水平,与新区“同龄”的光明新区高级中学近年在高考中屡创 “低进高出”奇迹,连续4年获得市“高考超越奖”,2014年该校重点上线率达到32%;本科上线率53%;专科上线率达97%。光高的成绩,可以说是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。

医疗 打造“10分钟就医圈”

医疗卫生工作是关系民计民生的重要事业,光明新区一方面抓医院的改建扩建,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社康中心,打造“十分钟就医圈”。

2012年深圳全市社康工作年终评估中,光明新区荣获举办医院评比全市第一、社康中心评比全市第二的好成绩;2013年12月,光明新区中心医院被评为二级甲等医院,实现辖区二甲医院零的突破。光明新区新明医院的建设也已正式拉开序幕,计划2017年初完工,建成后不仅成为名副其实的“绿色医院”,还将成为光明新区乃至深圳西北部地区的区域医疗中心,也将改变光明新区无三甲医院的历史。据悉,市新明医院新建和新区人民医院、光明医院升级改造工程开工建设,将新增病床1580张。

除了加强医院建设外,社区医疗水平的提升也紧跟步伐。

社康机构是最贴近百姓的公立医疗机构,直接影响民生幸福指数。在各方努力下,光明新区率先在全省实现了“一社区一社康中心”的网络建设目标,10分钟就医圈已然形成。目前,光明新区共有35家社康中心,其中有1家国家级示范社康中心,此外还有3家省示范社康中心。新区社康中心推出家庭医生式服务,方便群众就医,减轻医院压力。

安居 营造良好人居环境

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了人才的涌入,为了“筑巢引凤”、实现安居乐业,新区政府近年投资保障性住房、拆迁安置房、园区配套宿舍项目共13个,总投资41.77亿元,将提供住房、宿舍约1.91万套。

改善居住条件仅仅是一方面,社区居住环境的改善将有助于提升人们的幸福感。2013年,光明新区全面启动“幸福社区”建设,项目涵盖社区公园、广场、道路、文体设施、服务中心等多个领域,将采取逐年投入、分批实施的方式,按照社区申报、群众急需的原则进行建设。仅2013年,新区就新建门禁视频系统931套、“猫眼”探头4078个。辖区刑事治安总警情下降11.9%,“两抢”、“两盗”警情分别下降20.7%、23%;

除此之外,光明新区的公共服务也正日益缩小着与原“关内”的差距。目前,新区图书馆、文化馆、体育中心、群众体育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。新区文化艺术中心、光明书城也已经提上日程。

相信随着光明新区交通系统的完善、保障性住房、学校、医院、文体场馆等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必将营造良好的人居和发展环境。“关外”一词终将被人们淡忘。

关于我们|人才招聘|网站声明|友情链接|网站地图

2012 深圳光明沪农商村镇银行 版权所有. 保留所有权利
沪ICP备06030408号-2 服务热线:4009962999 网站支持IPV6

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689